2016年5月,泸州市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城市。2016年7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泸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立足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制定“路线图”、划定“责任田”、排出“时间表”,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和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做实、做深、做细。
“酒香不怕巷子深,打铁还需自身硬”。泸州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突出“酒城”特色招牌,主动擦亮城市发展名片,积极推动全市食品安全从“守底线”向“争上限”转变,构建共治新格局。泸州市连续三年在四川省食安办组织开展的民意调查中食品安全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评议考核中获得全省一等奖,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筑牢食安长效保障机制
明确“双首长制”,坚持高规格推动创建。泸州市高起点谋划,将食品安全创建工作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指挥部,30个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印发联席会议、联合督查等多项工作制度,高规格推动筑牢创建保障机制。
明确“三聚焦”,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细。泸州市聚焦时效、聚焦重点、聚焦督导,压紧压实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地见效。通过信息化手段联动市县乡三级,助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数据采集校验,实现“点对点”快速归集数据,一网生成上报台账,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明确“一体多面”,监管与服务发展并重。泸州市依托“酒城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纳入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单位1.8万余户,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食品追溯体系;强化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管理,在食用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码”,全市1918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部入驻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2.9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17877吨。一体多面、久久为功,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有为监管、织密体系,确保满意度、知晓率双达标
泸州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构建多维度监管体系,探索搭建起食安委总控、包保管控、志愿调控、两会代表督控、社会共控的“五控”责任工作模式,确保群众满意度和创建知晓率“双达标”。
以创建指挥部为载体,实现食安委总控总责。创城工作指挥部逐步明确日常工作制度、联络员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督查工作制度、信息报送和宣传等制度,创城相关条线工作专项汇报、专题部署、专门落实,持续开展食品安全调查研究,促进创建工作培优补差、有序推进。
责任层层传导,确保落实到岗到人。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抓好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保障任务,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全市7个区县政府作为辖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市、县、乡三级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压实属地责任。目前全市7个区县,5个已获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2个正在创建中。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市食品安全办、文明办、团市委等八部门统筹大专院校、基层市场监管所、食品行业小微企业党组织、社区(村)党组织、退役军人等各方资源,招募1800余人建立覆盖市县、镇街、社区/村四级的食安志愿者队伍,以“共护食安”、食品安全“五进”为主题,每年开展食品安全志愿服务300余场。
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安全监督常态化机制。将食品安全纳入视察工作重要内容,邀请参与“双随机、一公开”、学校食堂专项检查,开展委员面对面、消费教育体验、助企纾困等活动,搭建起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访民情、听民意、纳民智的“暖心桥”。
鼓励倡议具备一定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法律工作者、外卖骑手、社区(村)网格员及市民朋友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治理和公益工作。发挥宣传员、守护员、吹哨员积极作用,有效扩大食品安全治理“朋友圈”,让满意度和知晓率提升工作搭上“直通车”、跑出“加速度”。
示范带动、有效引领,推动食品安全共治共享
跨部门行动推动科教宣传。市场监管部门抓好线上线下科普和调查互动,推动组建泸州市食品安全联盟,在政策法规解读、风险研判、技术分析、执法办案中发挥智囊作用;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科学安全用药实训班;商务会展部门开展“公筷公勺”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集中宣传推广月;民政部门在养老机构举办食品安全专题讲座、院坝会和宣传日;民宗部门开展送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教育部门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推出“校长陪餐制”,策划“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教主题日”等活动,“家校联动”让学生更安心、家长更省心、全社会都放心。
跨行业协作推动自觉自律。各有关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发布行业倡议、召开宣讲培训会、制定食品安全行业标准。市级行业协会近三年先后召开食品安全主体履责报告会24次,策划相关活动推动“泸菜泸味”品牌建设取得原创性、突破性、开创性研究成果;市酒类行业协会发布《泸州酒(浓香型白酒)》和《泸州酒(酱香型白酒)》两大团体标准;市餐饮行业协会制定《泸菜标准》52个,发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议书、餐饮企业保障食品安全承诺书。泸州市消保委在白酒、特殊食品、商超和餐饮领域等重点场域积极倡导诚信经营,开展“经营放心食品 拒绝食品浪费”等集中承诺和市民教育倡议活动,联系有关理事单位共同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六进”活动。泸州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测评排名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跨区域协作推动共建共享。泸州市参与省食安委《食安卫士 十二时辰》视频拍摄,展现泸酒酿造过程;联合承办2021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活动,该项工作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办,四川省食品安全办和成都、泸州、达州三地食安委联合承办。泸州市主动融入川渝双城发展战略,启动四川(泸州)迎春购物月,第十三届全国年货购物节暨第十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隆重开幕。市消保委与重庆市璧山区、江津区建立同城化消费维权协作共建机制,共同发布消费提示警示,共同编撰消费工作信息。
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三+”科普阵地
泸州市充分挖掘整合本地特色优势产业资源,以“线上+线下”结合、“党建+业务”结合、“虚拟+实物”结合形式打造一批业态、类型、方式各异,独具“泸州元素”的科普基地,吸引消费者打卡游玩、寓教于乐,让消费者全方位感知食品安全和泸州风味,也为重点食品消费企业丰富了场景、增加了销量、赢得了口碑。
酒城泸州,水美香浓。2006年5月20日,经过国务院批准,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为契机培育打造全国首家、行业出彩的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科普基地,通过1573国宝窖池群、天然储酒洞品味白酒历史,直观感受“一粒粮到一滴酒”的酿造过程。
小家大爱,乡风淳朴。以红色教育结合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古蔺郎酒科普基地,沿着“四渡赤水”主线路,再走长征路,讲好红色革命历史、普好食品安全知识;以茶叶采摘、蛋糕制作等“亲子体验”形式为主题的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普示范基地、四川巴蜀好利食品科普基地,让孩子们从趣味中学习和感受丰富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以“全竹宴+科技感”为主题的竹芯食品科普基地,以“文旅+沉浸式体验”为主题的永兴诚酱油酿造科普基地,综合运用多媒体、VR互动、声光电等现代展陈技术打造食安文化体验综合体,为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互动体验。
截至目前,泸州市现有食品领域省级科普基地3家、市级科普基地14家,食安主题公园8个,乡镇(街道)科普阵地126个和村级科普阵地1544个,开展科普活动500余场次,接待省市消费者超百万人次。
丰富形式、突出实效,推动社会宣传提质扩面
结合“3·15”主题纪念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宣教活动,抓好日常宣教、投诉举报、企业帮扶等工作。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质量强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创建工作,统筹推动全市行政资源高效运转、公共服务优质供给,让共治氛围久久为功、让全体市民多点受益。
结合示范创建共治和食品安全共治年度工作主线,制作《创建这些年》系列栏目,以老百姓的视角讲述身边的食品安全故事,邀请泸州籍运动员冠军杨健、优秀企业家代表等参与创建宣传,开展泸州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LOGO评选投票,充分发动市民参与和关注创建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合食品消费重点和风险点,制作发布《别食野生菌》《这种“野味”真的吃不得!》《0.08克的守护》等原创科普作品,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达898万人次。泸州市卫健委《校园食品安全小知识》、市中医医院《给失眠的苏轼做一道药膳》分别荣获四川省首届食品安全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三等奖、优秀奖;叙永县罗汉林竹制品产业走出国门的《小竹子孕育大产业》专题片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高质量发展故事登上世界大舞台,城市美誉度持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