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龙马人才

返乡创业、带民致富,泸州这名90后大学生从地里掘取“真金”

来源:​龙马融媒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9日 11:04

收割机可以一机多用、插秧机适合丘陵栽种、旋耕机改装后力度更合适……6月15日,在泸州市关工委召开的“双带”青年农业机械化耕作现场会上,龙马潭区双加镇凉坳村90后“双带”青年宋昭云的稻田农业机械化耕作成为“参观点”。

一台台经他改装后的高效率、多功能农机被展示出来,引得众人频频称赞,不少其他区县来参观的农户也纷纷向他“取经”。

宋昭云种植的黑玉米获丰收。

带着心中的一抹乡愁,大学生选择返乡种地

和大多数青年一样,大学毕业后,宋昭云一开始选择留在大城市,找了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经过打拼,工资也上涨到每月1万元以上,在大城市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生活在人人都羡慕的大城市里,有着月入过万的收入,为何最终却选择回到农村老家?对此,宋昭云说:“过年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家乡撂荒了很多地,村里只有部分年龄较大的人还在种地,小时候那种庄稼粮食随处见的画面似乎逐渐远去了。回家是为了谋生,也是为了心中那一抹乡愁。”

2016年,带着心中的一抹乡愁,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声声号角,宋昭云携同样大学毕业的爱人一起回到老家,成立村西露家庭农场,开启自主创业之旅。

“刚回来的时候,父母很反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不看好,说我是‘瞎折腾’。”宋昭云坦言,一开始告诉父母自己打算回农村时,父母是极力反对的——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并在大城市里扎了根,如今却要回来当“农民”,这让在土地上耕作劳累了一辈子的他们十分不理解。亲戚朋友也不看好回家种地的宋昭云,在大家眼里,种地辛苦却挣不了多少钱,实在不如城里高薪体面的工作。

面对反对、质疑,宋昭云有压力,却没有退缩。“没什么好怕的,任何事只要肯花心思就能做好,等做出成绩,大家就支持了。”宋昭云说,回家创业和在外面工作是一样的,都是一份工作,之前在外面能把工作做好,回家后也能把地种好。

最开始,宋昭云选择养小龙虾,经过调查,他发现小龙虾很有市场,计划通过小龙虾产业盈利来为后续扩展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就这样,靠着一点点积累资金,宋昭云的产业越做越大。自2016年起,宋昭云累计流转土地约70亩,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种植特色常规晚稻40余亩,轮养小龙虾40余亩;种植甜糯黑玉米20余亩,间种油茶20余亩。年产稻谷20吨、小龙虾6吨、黑糯玉米18吨、油茶果2吨,年产值约60万元。

宋昭云用改装后的小型山地旋耕机耕土。

打破传统“靠天吃饭”,科技赋能“智慧种田”

“现在处处都讲究科技,农业也不例外。”宋昭云说,回到家乡后,他发现不少村民种地还是传统的“靠天吃饭”,种地效率低,收获少。于是,宋昭云尝试机械化耕种,但引进一批农机后,却发现这些农机不适合在有坡度、土地面积切割破碎的丘陵地带作业。

宋昭云没有灰心,他买来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尝试对农机进行改装,以更好地适应丘陵地带作业。宋昭云大学时期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与机器改装相差甚远。因此,除了看书学习,他还购买了相应的网课辅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得专业人士指导。于是,农机改装前辈、农业指导专家,都成了宋昭云的“老师”。

经过不断学习,宋昭云熟练掌握了农机改装技术。根据地形,他将手扶拖拉机定制改造成山地履带拖拉机并加装遥控,机手无须上机操作,减少了工作强度,且大大降低了农机事故发生率;插秧机改装后,更适合小面积田地作业,且栽种的秧苗很少出现浮秧的情况;旋耕机改装后,性能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收割机改装后不仅可以收割水稻,还可以收割高粱等,一机多能。

目前,宋昭云种植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从耕、种、除草、收,已达到100%机械化操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在降低。

“我们的农产品完全不愁销路。”宋昭云说,有了产品,市场也要及时打开。为拓宽销路,他成立村西露家庭农场,线下推广平台入驻泸州碧桂园生态城小区,2021年该平台销售额达25万元;设立“野火农业”微信公众号及商城小程序等线上推广平台,实现自产农产品线上销售,并代销当地农民(家庭农场)的农产品,2021年线上销售平台销售额约7万元。此外,他还积极借助直播平台带货,将农产品销售到各处。

农产品错峰上市,引进新品种增强竞争力

村里人种田,大多都是按照祖祖辈辈定下的农时来,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不少农产品产出后,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从而造成滞销。

宋昭云说,相比于“看时节种地”,他更注重看市场需求种地。比如种早水稻、早玉米等,农产品早收,就能抢占市场先机,不管从销售上还是售卖的价格上,都比常规的农产品更占优势。

除了农产品错峰上市抢占市场,宋昭云还积极引进改良品种,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家种的玉米太普通,卖不起价钱。”宋昭云说,2021年,经过实地考察,他借力在湖南农科院工作的同学,引进改良黑玉米。引进种植的黑玉米叫“黑宝六号”,外形黑里透红,个大饱满,一个能达到七八两重,而且味道也好,粒粒甘甜、又糯又脆,就算生吃也很好吃。

宋昭云说,以前种植的普通玉米亩产值大概在1000元,今年种植的黑玉米亩产值翻了很多倍,很有市场竞争力。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让宋昭云引进的黑玉米获得大丰收,不少周边农户也纷纷从宋昭云处拿种子,开始种起了黑玉米。

宋昭云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双带”青年显担当,做村民致富路上“领头羊”

作为泸州市关工委推选出来的“双带”青年,宋昭云还主动担当,帮助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我的农场里常年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每个月至少22天他们有班可上。”宋昭云说,村西露家庭农场的庄稼需要工人护理,从耕地、栽种、管理、收获,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这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乡亲们可以一边在农场工作,一边种植自家的庄稼。进入农场工作的村民,他也会为其普及农业知识,教他们科学的种植经验和管理经验。村民们也学以致用,将在农场里学到的种植管理技术运用到自家的庄稼上,庄稼质量远超从前,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

除了直接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宋昭云还帮助他们掌握技术,从而获得工作机会。“有想学习开农机的村民,我们就专门开班指导。”宋昭云说,他组建了一支农机作业小分队,手把手教会小分队的每位成员使用插秧机、粉碎机、开沟机,驾驶收割机、履带旋耕机等,村民们掌握了技术,也就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周边很多农业大户需要机械化耕种时,宋昭云就带着农机小分队前去做工。一方面,没有技术、没有工作经验的村民有了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农业大户采用机械化耕作,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宋昭云还将自己四处考察研究总结出来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其他村民,比如稻(虾)共养技术,黑玉米-油茶套作技术,鸡、鸭、鹅养殖技术等等。有了宋昭云的带头指导,村民们种出来的水稻、玉米质量更好,养殖的家禽死亡率大大降低。

“我有我自己的销售平台,这些平台售卖我自己的农产品,也帮村民们卖。”宋昭云说,自己建立了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打通了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问题。与此同时,村民们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也因为自己销售平台的建立而逐渐解决。以前不敢养、不敢种的顾虑被打消,大家养殖种植的热情也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