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民 生

如何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全国人大代表尚丽平:营造宽松软环境 进行有组织科研|代表委员在这里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1日 19:16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在高校工作的第31个年头。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一直以来她最为关心的话题。

尚丽平

不久前,四川召开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及“强化创新驱动,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等内容。

在四川目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如何强发展、补短板?尚丽平说,要进一步让人才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有效地、自由地流动起来,营造宽松软环境,进行有组织科研,以此来鼓励创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营造宽松软环境 鼓励颠覆式创新

“我专攻的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搞科研、带团队,是我除了行政之外的主要工作内容。”3月1日,在与封面新闻记者交谈时,尚丽平说,目前,自己带领着一个由30人组成的团队,做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团队中,有20余名是在读的硕博士研究生。

多年来的教育经历让尚丽平对人才培养模式有了一定思考。她认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将教育、科研、创新放在一体来看待。“要推动科技创新的进步,就要优化我们的人才结构。其一是要培养足够数量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可以实施进一步扩大博士招生、优化高精尖人才培养体系等举措。其二是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尚丽平呼吁,社会应给予创新型人才宽松软的环境。“一些能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变革的‘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都有偶然因素,创新过程中的高投入、高风险都需要良好环境的支撑。宽松软环境中的‘宽’指社会能提供由多学科、多领域碰撞的平台,‘松’指对人才的充分包容度,‘软’指能够为人才托底的承受力。”

在高校,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升级?尚丽平提到了“科教融汇”这一关键词。记者获悉,科教融汇是在科教结合、科教协同、科教融合基础上的创新表达,更能体现科研与教学资源融合汇聚之后的新能量和新动态。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在科教融汇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比如: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创新科研平台育人、打造特色团队育人、探索“团-学”师生共同体科研育人模式等。

尚丽平指导实验室工作

进行有组织科研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企业转化、投入市场,是一项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常见的三个步骤。

近年来,四川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的科研转换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尚丽平举例,由西南科技大学的李晶团队所构建的新型“锂离子电容体系”就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新技术制造的锂离子电容器具有快充、低温和长循环的特点,目前该技术已签署了专利技术转让协议,完成了市场的培育阶段,预期在2026年前建设年产1GWh的锂离子电容器生产线。

尽管如此,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的过程仍有不完善之处。尚丽平说:“基础科学研究的主力是高校,但因为高校并不直接对接市场,许多研究成果都停止在了理论和实验阶段。若要顺利完成转化,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介入。政府搭台,企业和高校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唱戏’ ,进行有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

2月21日到23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部分在川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时,尚丽平也在队伍之中。视察后,她坦言,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令人振奋。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从一开始的摸索,到如今龙头企业的腾飞,企业、政府、科研人员的坚持实属不易。

“同一区域的产业发展宜以‘精’取胜,以诸多案例来看,未来的科研产业发展有两条路子可以借鉴。一是引入龙头企业成为‘链主’,带动上下游企业围绕式发展。二是吸引多家同类型企业入驻,形成专业产业园区。”

“如今大家的认知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认为这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一个好的开头。” 尚丽平向记者说起了近年来她对科研与创新的感想,“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科研人员、社会层面,都已然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未来,我们要有谋划地、一棒接一棒地继续干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编辑:文康林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