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川剧“娃娃班”的同学们迎来了第一课。下午2点,记者在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排练厅看到,同学们分为男女两个班,正在认真上着武功课。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学习基本动作,不一会儿每个人都满头大汗,但他们依然精神头十足,不停地练习着。
据了解,今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招收了40余名条件优秀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将进行为期4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将投入到川剧传承保护的事业中。
孩子喜欢 家长支持
“要坚持练下去,以后站在舞台上”
“你们要好好学习热身动作,这些东西会陪伴你们一辈子,以后每次上台表演前都要好好做。”在“娃娃班”男生的武功课堂中,授课老师韩瞿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基本功的重要性,并开始示范跳跃跑步、压腿压肩、四肢爬行等体能训练动作。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同学们的身体还比较硬,做压腿压肩动作时稍显吃力。
排在第一排的廖昊阳一丝不苟地看着老师,同步模仿着老师的动作。8月31日刚满12岁的廖昊阳,是“娃娃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在训练过程中一点也不“划水”,每个动作都力求做到位。
“虽然有点累,但收获很多。”当记者问廖昊阳上完第一堂专业课的感受如何时,他非常可爱地说:“我太胖了,做拉筋的动作有点困难,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有了一些进步。我会好好学习,以后我也想站在舞台上为大家表演。”
据廖昊阳父亲廖家聪介绍,廖昊阳从小就喜欢川剧,特别喜欢唱。在小学期间廖昊阳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在升学时,廖昊阳非常坚持要来“娃娃班”学川剧。对于孩子的强烈意愿,廖家聪很支持,并为孩子加油打气。
“我是老戏迷,知道目前川剧面临人才断层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孩子愿意来学习川剧,以后用自己所学将川剧传承下去是一件好事。”廖家聪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走下去,像优秀的川剧演员学习,争取为川剧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既能文又能武
专业课、文化课并重
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家一级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超在上课前,便早早地来到教室里。在上课过程中,他一直往返于两个教室,仔细观察学生们的状态,还不时拿出手机记录课堂情况。“感觉怎么样,累不累?”在课间休息时,王超上前了解学生的状态。
王超告诉记者,本次“娃娃班”总计有超过700人报名,最后经过筛选,招收了40余名学生,男女生各占一半。为什么要将男女生分开进行训练?“分开上课主要是因为男女生的特点有所不同,我们就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男生的力量要强一些,女生的软度要好一些,所以练习的动作会不一样,要因材施教。”王超表示,未来的身段、声腔等课程也会分开上课。
据了解,本学期“娃娃班”的专业课程主要聚焦于基础课,比如腿腰武功等,“基础很重要,第一年一定要把基础打牢。”王超说。
记者在现场还见到了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王裕仁,他下午和国家一级演员郑胜利一起为新同学上了一堂身段课,教授八字步、丁字步等基础站位。王裕仁毕业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表演专业,回首自己的学艺生涯,王裕仁有许多感触要和学生们分享,他说:“学川剧的道路一定会很难很苦很累,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一定会站在聚光灯下。”
另外,“娃娃班”每周会上32节专业课,16节文化课,让同学们精进专业的同时,文化课也不落下。
国家一级演员担任授课老师
口传心授川剧“秘笈”
日前,《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非常重视川剧人才培养,34条内容里有5条都与人才有关,分别从人才培养、职称评定、薪酬激励、社会保险、转岗就业等方面做出规定,目的是让川剧传承创新发展后继有人。
“12年前,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招收了一批‘娃娃班’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了非常优秀的青年演员,比如黄凌暄、邓方园等,他们现在都在一些大戏中承担重要角色,是川剧界冉冉升起的新星。”王超表示,近年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面临专业人才断层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新的人才,让新鲜血液补充进入演出队伍,“川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传承,而活态传承的关键就是人。只有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川剧才能绽放新光芒。”
据了解,为了让“娃娃班”学生打下扎实的“童子功”,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专门请到了多位国家一级演员担任授课老师,实行高质量教学。“市川剧院一直以‘出人出戏培育观众’为己任,除了开设‘娃娃班’外,还注重培养顶尖川剧艺术人才,为川剧在全国舞台上赢得声誉。同时,市川剧院重视人才梯队打造,通过公开招聘和引进等方式,完善剧院的人才队伍建设。”
王超说,“开设川剧‘娃娃班’有利于进行人才梯队的建设,非常重要。虽然目前孩子们现在在川剧专业方面还是一张白纸,但相信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一定会见到很好的成效,为川剧传承发展事业注入新活力。”
记者/摄影/视频:吴雅婷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编辑:汪静
责编:刘健
审核:朱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