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不到10年时间拔地而起一座大学城,这里人才荟萃,梦想激荡,更与长江首城共兴共荣。下面就跟随记者走进这座青春之城。
记者王宇佳:这张照片拍摄于2016年2月,山地与荒郊相伴,这就是宜宾大学城的“原生”状态。
变化从当年开始,宜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推动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10所高校相继落地,在宜大学生从2.5万人增至10万人,宜宾长江大桥北端的这块指路牌一度走红网络,大学城也成为长江之畔的新地标。
顺着指路牌往前走,可以看到极具现代感的教学大楼鳞次栉比,新兴产业的后备力量正在悄然积蓄。这个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是西华大学与宜宾本土企业的“联姻”结晶,在这堂汽车嵌入系统设计课上,高校教师与一线工程师轮番上台,期间还灵活穿插安排汽车转向灯实验等环节。
记者王宇佳: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
西华大学宜宾校区汽车与交通学院学生 唐铁:因为我本身对车辆的动力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十分感兴趣,而且我也了解到这个行业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发现嵌入式(系统)特别难,尤其是在硬件开发和软件代码上,但这也激励我攻克它的动力。
西华大学宜宾校区汽车与交通学院教师 张龑:这门课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而开发的,我们会着重在通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智能控制、研发流程等方面建立一个面向产业、适应发展的理论课程体系。
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硬件工程师 肖强:将我们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高校建设无缝衔接,从课程到实训工具的套件都是共同研发。
瞄准宜宾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这座从无到有的大学城顺势而兴。我们继续“串门”,发现这里的科研热情也在高涨。在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科研团队正在调试智轨与公交的协同调度指挥平台,预计明年就将投用。
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副教授 刘涛:它是一个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以多源公共交通大数据平台为底座,借助于人工智能优化算法,采取人与AI协同调度的模式,可以优化智轨与公交运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显著降低我们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智轨与公交联程运输服务品质。
青春活力澎湃,创新浪潮激荡,宜宾大学城发展的这8年,也是宜宾经济高速增长期,2023年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成功打造“中国动力电池之都”,而大学城也紧紧抓住这个“风口”,取得亮眼成绩单:累计开设动力电池、光伏等关联专业113个;获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与先进制造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在宜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总交易额达3.68亿元。当教育与产业实现良性互动,就业也水到渠成,在宜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已连续4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国际贸易行政专员 彭丽莎:我是宜宾大学城宜宾学院毕业的,入职已经两年了。(公司)去年出口的汽车已经达到了3.5万辆,足迹已经遍布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我就介绍了两个师弟师妹他们过来,现在也是发展得还不错。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 何勇:我们从(二零)二二年开始,然后就把这个大学城作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梯队,这几年我们大概招了近两百人。
除了专注于人才培养,宜宾还为大家营造满满“归属感”。就在宜宾大学城旁边,2022年投入运营的宜宾人才之家已经成为沟通学校、企业、政府的一座桥梁。
宜宾人才之家负责人 杜雪:这边是咖啡吧,这边是茶室,(举办)插花活动、咖啡体验,以及我们的企业路演、校企对接专场会、联谊活动在这里也是做过的。
此外,宜宾还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对招收培养的博士后给予每年最高20万元等额薪酬补助,对全职引进人才发放15万元至40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重点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最高给予1.2亿元资助。近两年,宜宾共招引本科及以上人才26593人,博硕士3449人。
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副局长 余洪吉: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人才招引的力度,加大人才服务的力度,我们希望,能够把宜宾大学城这个新地标打造成为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动力支持的一个人才引擎。
站在长江首城放眼整个四川,一座座青春之城也相继拔地而起,从名校云集的成都温江大学城到产教融合的成都国际职教城,再到兴隆湖畔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它们纷纷成为区域的教育新地标,为现代化建设不断输送各类人才。我们相信,这里的青春力量与创新基因,将在前行路上绽放出璀璨的梦想之花。
编辑:袁萌
责编:刘健
审核:朱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