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与健康同行

天冷不穿秋裤,老了真的会得“老寒腿”?泸州医生这样说

来源:​龙马融媒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2日 15:02

罗大妈今年67岁,每到冬季降温的时候,她的腿脚就会犯“老毛病”——膝关节要么酸胀肿痛、要么阵阵透心凉,上下楼梯偶尔还能听见膝关节发出“咔咔”声。

与罗大妈有类似情况的老人不在少数,特别是遇见连绵阴雨或气温骤降时,症状往往会明显加重。因为相应症状高发于寒冷的冬季,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因此又被俗称为“老寒腿”。

那么,“老寒腿”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是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老寒腿”?又有哪些办法可以调理“老寒腿”?一起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65岁以上人群,超半数有“老寒腿”

近日,疼痛难忍的罗大妈来到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主任李彬在为她做了详细检查后,确诊为“退行性膝关节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寒腿”。

李彬告诉罗大妈,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老寒腿”的比例超过50%,特别是在阴雨天或气温骤降时,症状往往明显加重。不过,从医学上讲,“老寒腿”属于“退行性关节炎”,病因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起的关节部位和下肢的不适症状。该病容易反复发作,且多以膝关节酸麻疼痛为主要症状。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出现“老寒腿”呢?

李彬打了个比方:膝关节就好比一部机器的轴承,使用时间长了就一定会有磨损。而在人体所有关节中,膝关节承载着人体大部分的负重,也就最容易磨损,“磨损严重,就会出现韧带松弛、关节滑膜萎缩或增生,引起各种关节不适症状。”

李彬介绍,按照中医理论,人上了年纪后,人体就会出现“阳气”不足,表现为“肾阳亏虚”“脾阳亏虚”等,“阳气”不足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因而容易受到风、寒、湿的侵袭。

除“阳气”不足的老年群体外,

“老寒腿”还容易缠上以下几类人群

一是膝关节曾经受过外伤的人群,比如运动员。因大量训练和比赛,膝关节软骨组织(半月板)长期受到磨损,就会慢慢演变为膝关节炎,出现“老寒腿”的年龄往往会比普通人群早得多。

二是特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群体,比如渔民、矿工、冷库工人等。这些职业需要长时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里工作,也比其他人更早患上“老寒腿”。

三是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穿上高跟鞋后,身体容易前倾,又需要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态才有美感,这样一来就会加大膝关节的负重量,久之可引起关节软骨受损,从而落下“老寒腿”。

不穿秋裤,老了就会得“老寒腿”?

听了医生的一番解释,罗大妈了解到了自己的病因,又脱口而出说了句:“我在家就经常提醒我孙儿要穿秋裤,免得老了跟我一样有‘老寒腿’。”

眼下已是大雪时节,泸州的气温已降至10℃以下。随着天气变冷,许多大人总是不断提醒孩子一定要穿上秋裤。不穿秋裤,老了真的会得“老寒腿”吗?

对此,李彬表示,青少年穿不穿秋裤,与今后会不会有“老寒腿”,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青少年的“阳气”往往很足,完全可以抵御风、寒、湿的侵袭。如果没有受冻感冒的隐患,不必强迫孩子非穿秋裤不可。

人体大部分器官会在40岁以后开始衰退,“阳气”也是如此。在寒冷的冬季,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保暖是必要的;年轻人普遍穿得比较少,只要自己不觉得冷,就没有必要穿秋裤。

李彬同时提醒,泸州的夏天高温天气很长,每家每户都离不开空调,年轻人喜欢把空调开得很低,此时家里的老人就要注意了,应避免空调对着吹,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用被子或毯子把腿脚遮盖好。

“春捂秋冻”,可以改善“老寒腿”

“老寒腿”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并且不可逆,会极大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较为严重的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做关节置换手术。

那么,对于已患上“老寒腿”的老年人,有没有办法进行改善或调理呢?

李彬认为,改善“老寒腿”的最好办法就是补“阳气”,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春捂秋冻”。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秋季气温稍凉爽时,不要过早增加衣服。这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从中医理论上讲,通过适当的气候刺激,可以激发人体“阳气”。

二是“食补”。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羊肉、大蒜、韭菜等。这些食物能够温煦人体的经络,帮助血液运行,祛除体内寒邪,从而达到“温补阳气”的功效。

三是改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待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腿部的保暖。尽量多晒太阳,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当出点“毛毛汗”,对补“阳气”会有一定帮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选择慢跑、快走等运动,一定要穿专业的运动鞋,并戴上护膝。

李彬表示,中医历来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而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每到夏天,许多医院都会推出“三伏贴”,对于防治“老寒腿”同样具有一定功效,其原理是利用夏季人体内外阳气最盛的时节祛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针灸、局部推拿、中药熏洗等治疗手段,对“老寒腿”的防治也有一定效果。

 12月12日,《川江都市报》推出相关报道。

编辑:汪静

责编:刘健

审核:朱朝宁

来源:川江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