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天宫乡村旅游度假区五龙大草坡开展民俗活动 受访者供图
“奔县游”的风靡让四川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火“出圈”,成为游人的“诗与远方”。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推进,作为重要抓手和路径,乡村旅游也亟待开发升级。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四川阆中也跟着火了一把。“我们推出了一个‘心向乡野·寻味中国年’的产品在线上旅游平台推广,预订量还不错。”阆中和美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沙最近接到不少预订电话。随着假期临近,她的朋友圈又适时更新了多条关于“年味”“亲子游”“团建游”的推广内容,宣传到阆中体验传统民俗的独特乡村体验。
与火热的春节档气氛不同,主打“避暑游”的绵阳安州蝴蝶谷拾光印记民宿负责人肖兴蓉迎来了淡季的宁静。趁着空档,她带领员工翻新设计客房、维护园林花草,为开年更好地迎客做准备。
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跟谢沙和肖兴蓉一样奔走在四川乡村大地上的经营主体有五六万家,经营者感受着城乡发展变化最真实的脉动,用旅游这把钥匙开启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享受旅游红利的同时,大多数乡村旅游运营者面临着竞争和迭代升级的压力。对谢沙而言,最头疼的就是营销人才匮乏的问题,尽管已经培养了一支过硬的服务团队,亟待“出圈”时项目却卡在了对外推广上。肖兴蓉也面临同样的烦恼,她曾经招收过一个负责运营的年轻人,但山里留不住人才。她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政府能“招大引强”,吸引更多资本和外来人才助力家乡蝶变新生。
如何让更多长在深山、田野间的文旅资源从“为人所知”到“强得可怕”?四川开启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探路之旅。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发布的《四川省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中了解到,发展乡村旅游,四川正谋划从资金、项目和用地三个方面予以保障,同时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以用地保障为例,四川提出支持复合利用土地建设临时旅游设施的思路,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影响林木生长、不采伐林木、不固化地面、不建设固定设施的前提下进行复合利用;同时鼓励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目前,有些乡村已迈出先行先试的步伐。在阆中,凤舞天宫旅游度假区与当地村集体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国有企业+村集体资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作联营机制,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项目负责人谢沙说,这样既解决了建筑施工土地使用性质的问题,又将公司发展与村民利益进行了捆绑,实现了共赢、多赢。凤舞天宫旅游度假区内的云桢民宿就是这一模式的成功案例。民宿原主人杜云桢的儿女外出务工,家里房屋大部分空置。为此,当地以政府合理规划、国企合法租赁、民宿主人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的方式,用“以旧还旧、修旧如旧”的方法,将农村闲置资产合理利用,改造成度假区,既保留民宿原有特色,展示了民风民俗,又满足城市游客需求,同时还能带动本地村民增收致富。
针对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培养等问题,《征求意见稿》鼓励依托高等学校、农民职业培训机构、乡村振兴学院、党校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实训项目,并提出鼓励院校开展民宿管家、研学旅游指导师等职业人才培养,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审职称等设想。
编辑:汪静
责编:刘健
审核:朱朝宁